健康知识
带 状 疱 疹
  发表时间:2016-10-07  阅读次数:

什么是带状疱疹?

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蜘蛛疮,被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,是累及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疱疹性皮肤病。当儿童初次感染这种病毒时,可发生水痘,或者不发病而成为隐性感染,此时病毒潜伏在脑或脊神经节内,当发生感冒、恶性肿瘤、免疫性疾病、接受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,人体抵抗力降低时,会诱发带状疱疹发病。

带状疱疹的病因:

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,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(HSV1HSV2)、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所致的一种急性、炎性和充满液体簇集性小水疱的皮肤病。常见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。其初次或原发性感染表现为水痘,多见于儿童;再次或继发性感染即为带状疱疹,主要见于成年人。该病病变局限,病程有自限性,感染后常可获得终生免疫。

引起带状疱疹与水痘的病毒系同一种,原发性感染表现为水痘,以后病毒可进入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潜伏下来。潜伏的病毒可从此不再引起症状,或在数年后被重新启动而导致带状疱疹发生。当因某些其他疾病而致免疫力下降,或使用免疫抑制药时,均可促使病毒复活。

带状疱疹的症状临床表现

带状疱疹常发生于春、秋季,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、畏寒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排尿困难等症状,或在皮肤的某一区域有蚁行感和瘙痒。带状疱疹好发于侧胸、股、腰腹、颜面及四肢等部位,常为单侧性,不超过体表正中线。如沿三叉神经眼支发病则较严重,可引起角膜溃疡、全眼球炎甚至失明。带状疱疹发作后,局部先有过敏的症状以及灼热感和神经痛,约3日~4日后出现簇集成群的粟粒大丘疱疹,迅速形成水疱,疱壁紧张发亮,周围红晕,沿神经分布,排列成带状。发疹3日~4日后疱液由透明变为混浊,随后干燥结痂,脱后不留瘢痕。病变处对任何刺激均十分敏感,如轻微触摸则可引起剧烈疼痛,局部淋巴结也有肿痛。

带状疱疹的诊断要点:

1、发疹前数日往往有发热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局部淋巴结肿大,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,但亦可无前驱症状。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,继而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,迅速变为水疱,疱液澄清,疱壁紧张发亮,周围有红晕。

2、皮损沿一侧皮神经分布,排列成带状,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。皮损一般不超过正中线。

3、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,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。儿童患者往往较轻或无痛,老年患者则疼痛剧烈,且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痛。

4、发病迅速,病情急剧,全程约2周。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,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疤痕。

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

带状疱疹治疗以外用产品和内服药共同作用为主。

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:

外用治疗:外用产品常选择疱康”“疣疱康直接涂抹为主,每日三次。

口服治疗:

内服药以阿昔洛韦、法昔洛韦、布洛芬等等。

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病毒、单纯疱疹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对原发性感染者口服,每次200mg,每日5次,连续7日。

法昔洛韦(凡乐)每次500mg13次,连续7日;老年患者不需调整剂量。若诊断为带状疱疹,应在发疹的48小时内治疗。最迟不宜超过72小时,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为缓解疼痛,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、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止痛药配合治疗。

热门知识

友情链接: 同济大学

©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-65982200,沪ICP备1001417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沪举报中心

分享到

关乎微信公众号